2021第二屆海洋目標智能感知國際挑戰賽
大 賽 介 紹
2021第二屆海洋目標智能感知國際挑戰賽以“逐夢海洋,感知智能,突破自我,創新未來”為主題,旨在推進國內外人工智能與智慧海洋技術領域研究熱潮,搭建人工智能與智慧海洋的人才交流平臺,加速智能技術在海洋領域的發展和應用創新。大賽對增強大學生海洋意識,創新精神,引導大學生樹立努力奮斗、刻苦鉆研,促進其科技創新及實踐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理工大學教授嚴新平,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李國安,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國際合作處處長張強、哈爾濱工程大學黨委副書記夏桂華,組委會和評委會成員出席啟動儀式,哈爾濱工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蔡成濤主持儀式。
夏桂華強調,希望通過本次大賽,為廣大關心海洋、有志于在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建功立業的青年學子搭建開放、創新、共贏的交流合作平臺,共同為船海領域的科技創新與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嚴新平院士表示,海洋領域智能技術是國家實施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要基礎和支撐,也是國際海事界及船舶工業領域關注的熱點。本次大賽經過精心設計可見光和紅外圖像數據樣本和比賽規則,使比賽既有實際工程意義,又能體現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目標,通過比賽選出優勝算法和優秀思想,將有助于智慧海洋、智能船舶等重要領域的技術進步和能力提升。
李國安表示,參賽選手通過完成多類船舶目標識別任務,有更多機會深入了解國內外船海領域行業背景和廣闊前景,這對增強大學生海洋意識,創新精神,促進其科技創新及實踐能力高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意義。
張強處長表示,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創新基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進一步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廈門市人民政府關于共建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創新基地的戰略合作協議,工業和信息化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廈門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主辦第二屆促進金磚工業創新合作大賽。希望哈爾濱工程大學能夠借助承辦本次賽事為契機,積極參與到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創新基地的項目建設中,積極拓展與金磚國家學術機構的合作伙伴關系,助力國家強國建設。
第二屆海洋目標感知挑戰賽通過騰訊會議開展了答辯環節。經過在公開測試集和盲測試集上競賽比拼,最終28支團隊初賽獲獎,來自華為諾亞方舟、鄭州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和哈爾濱工程大學的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對選手在本次大賽中提交的作品進行了指導和評價。研究生組一、二、三等獎比例分別為3支團隊、6支團隊、13支團隊。本科組一、二、三等獎比例分別為2支團隊、2支團隊、2支團隊。
本次挑戰賽有效報名團隊89支,其中研究生團隊64支,本科生團隊23支。參賽選手分別來自山東科技大學,華僑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根特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上海大學,慕尼黑工業大學(聯隊),同濟大學,阿爾托大學(聯隊),勒芒大學(聯隊)等13所高校。
獲 獎 名 單
可見光圖像組
研究生組:
一等獎
山東科技大學(李開宇、王琳云)
華僑大學(沈飛、謝懿、吳含笑)
二等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章青衡、李鑫杰、陳宇臻)
根特大學(聯隊)(楊永恒、張峻博、李奉書)
勒芒大學(聯隊)(許浩東、顧馳、黃小洲)
哈爾濱工程大學(原皓天、田左、王愷瀚)
三等獎
哈爾濱工程大學(章強 、陳奎丞、姜月)
北京理工大學(葉靜、苑兆宇、袁若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牛艷彪、郭昊明、李鵬)
天津理工大學(韓沁東 、尹一凡、丁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張佳鈺、林磊、馬田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黃成杰、劉宏冉、陳凱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周明龍、袁寧、繆力澤)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萬文海、王蕾、陳佳瑤)
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聯隊)(卞葉童、陳一飛、耿琳)
本科生組:
一等獎
哈爾濱工程大學(車新怡、謝明杰)
二等獎
上海大學(曾亮、曹馨之、雷喬寧)
三等獎
慕尼黑工業大學(聯隊)(趙慧琳、陳川 、續興)
同濟大學(劉志裕、李左)
紅外圖像組
研究生組:
一等獎
阿爾托大學(聯隊)(肖偉、王明生、高林森)
二等獎
北京理工大學(葉靜、苑兆宇、袁若辰)
勒芒大學(聯隊)(李垚、陳昂、孫逸宸)
三等獎
華僑大學(沈飛、謝懿、吳含笑)
哈爾濱工程大學(李向陽、秦花、張文揚)
哈爾濱工程大學(鄧秋月、吳昊宇、胡海成)
InstitutoSuperiorTecnico(聯隊)(李敬東、JoaoPedroMachado)
本科生組:
一等獎
哈爾濱工程大學(車新怡、謝明杰)
二等獎
慕尼黑工業大學(聯隊)(趙慧琳、陳川 、續興)